婚禮習俗懶人包|婚禮是誰發明的?地球上只有人類這種生物會舉辦婚禮嗎?。摸摸

最近一直思考這些問題:婚禮是誰發明的?為什麼一定要結婚?不結婚很丟臉嗎?

很久很久以前古早原始人類社會應該有類似的儀式,

強者為王、母系社會一妻多夫、多夫多妻、一夫多妻多妾等等有應該都有相關儀式,

但是這些現在已經不可考,到底是誰害得現在人結婚那麼辛苦

可以從儀式中一些不成文的元素看出端倪!

 

IMG_6637.JPG

 

成文的典章制度首見於孔子「禮記」集大成的周禮。

孔子希望透過外在的儀式規範約束,讓大家回到西周周公制禮作樂,

制禮一如治理,有助於政治、社會、文化秩序穩定。

其中,有一套婚儀,與三書(聘書、禮書和迎親書)一起被合稱為「三書六禮」。 

「六禮」包括:納采(說媒 )、問名(探問生辰八字)、納吉(定親)、

納徵(下聘)、請期(通佑女 方結婚之日)、迎親(迎娶)。

 

IMG_6636.JPG

 

漢朝時,這套儀式完備,被中國稱為傳統婚禮。

因爲多在黃昏進行,所以也稱婚禮。

「禮記」有曰,「昏禮者,將合二姓之好,上以事宗廟,而下以繼後世也,故君子重之」,

「禮」,有重要社交意涵。 

在西方婚禮儀式被引進中國「中西合璧」。

以前,婚禮不代表是實現現代的一夫一妻制。

以前,婚禮只是一個公開的認證儀式,昭告,我們結婚了。

但是,關鍵問題在於:民法對一夫一妻(或有些國家立法通過的同婚)的法律效力一定要合乎法定年齡,

進行婚姻登記的時候,並且一定有二位以上證人。

因此,儀式就就可有可無,可以簡化。

 

IMG_6635.JPG

 

西方婚禮又是誰發明的?

同樣是不可考,但大抵上有一定論。

從現代的西方婚禮儀式元素來溯源,從服裝上可以發現:

新郎穿白領結(黑領結次之)、燕尾西服、晚禮服、早禮服或者便服。

新娘穿白色大婚紗禮服,是19世紀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婚禮引領的時代「純潔」象徵。

新娘的頭紗象徵是「貞操」。

寡婦離婚女性再婚時則不能穿白色婚紗進行「白色婚禮」。

 

IMG_6651.JPG

 

另外,在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教會中,婚禮是聖事,另有嚴格的教規規範和儀式。

直到現在,大家耳熟能詳的西方婚禮重要儀式就是,

在結婚進行曲樂聲響起中,新郎先進場走紅毯,走到一半等待新娘。

新娘由父親牽手進場,走著走著,

直到紅毯中,父親把新娘的手交給新郎(很多爸爸在這個時候都會落下英雄淚)

新郎和新娘牽手,兩人再一起走向紅毯幸福的跛端。

聽說這幅畫面是摸爸的夢想~~

 

26e80003e3fdbc950f9b.jpeg

 

而婚禮通常也包括儀式後的婚宴吃喜酒,

中西合璧後,通常包括:新人敬酒、切結婚蛋糕、新人跳舞表演、拋繡球等等。

另外,愛面子繁文縟節,先拍個百套婚紗照,

迎娶時開超跑、賓士車,新娘坐花轎,放鞭炮等,也是現代婚禮少不了的元素。

 

1412265887-1803983185_wl.jpg

 

至於敬酒花招或鬧洞房等一些喧鬧,只是花絮

猶如名導演李安在其名作「囍宴」出鏡唯一的一句台詞,也是最經典對婚禮的形容,

你正見識到五千年性壓抑的結果」。

主機服務:金城事務所